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sf999.Com
首页
  •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   西晋末年,司马氏诸王为争夺皇权,引发了“八王之乱”。边境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趁中原王朝战乱之际大量内迁,其中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五胡在北方建立的众多割据政权,后世称为“五胡十六国”,其实在十六国中有三个政权,并非少数民族所建立,他们是由汉族人士建立的,具体情况如下:

        1.前凉(301年-376年)

        前凉的建立者名叫张轨,此人是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聪明好学,文雅端庄,凭借父祖恩荫在西晋朝廷为官,与张华、杜预等名士关系甚好。张轨对时局非常清楚,他鉴于世多灾难,便暗自图谋占据河西之地,并向朝廷上书请求担任凉州刺史。

        301年9月,西晋朝廷正式任命张轨为凉州刺史,此后西晋王朝无暇顾及凉州地区,张轨则劝课农桑、设立学校,扩建城池,开始割据统治。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317年,匈奴人刘曜攻破长安,将晋愍帝迁徙。张寔闻讯后,曾派兵东赴国难。320年张寔被杀,其弟张茂袭位,他改元永元,前凉彻底成为割据政权。

        324年,张茂病死,张寔之子张骏继位。345年,张骏自称凉王,建都姑臧。张骏在位期间,扩张国土,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346年,张骏去世,其第二子张重华继位,此后前凉王室内部发生内斗,实力大为削弱, 354年,凉王张祚称帝,改元和平。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派十三万步骑兵大举进攻,前凉末代皇帝张天锡被迫出降,历经八代君王,割据七十六年的前凉政权灭亡。

        2.北燕(407年-436年)

        五胡十六国中有“四燕”,其中前燕、后燕、南燕都是由鲜卑慕容部建立,唯独北燕是由汉人建立的。北燕的建立者是汉人冯跋。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冯跋的父亲冯安在西燕(不属于十六国)担任将军。西燕灭亡后,冯跋一家东迁至和龙地区。

        后燕皇帝慕容宝继位时,冯跋被任命为中卫将军。407年,冯跋与二个弟地结谋,将后燕皇帝慕容熙袭杀,并立高云为主。409年,高云被近臣离班、桃仁杀死,冯跋平定祸乱,被推举为天王(十六国中一些政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王)。

        冯跋在位期间,废黜苛政,颇有一番作为。430年冯跋死后,他的弟弟冯弘杀死太子冯翼,自立为帝。436年北魏大军攻打北燕都城龙城。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东渡辽水,逃亡高句丽,立国28年的北燕灭亡。438年高句丽王将冯弘杀死。值得一提的是北魏著名的改革家冯太后就是冯弘的孙女。

        3. 西凉(400年-421年)

        十六国中共有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等“五凉”,其中前凉、西凉均为汉人建立,北凉由匈奴人建立,南凉由鲜卑人建立,后凉由氐人建立。西凉的建立者名叫李暠,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

        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包括今甘肃西部及新疆哈密一小部分。西凉力量较弱,且经常与北凉作战。420年,沮渠蒙逊击杀第二代凉王李歆,进占酒泉。421年,沮渠蒙逊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被迫自杀,敦煌失陷,建国21年的西凉灭亡。

        西凉虽亡,但他的后代子孙并不弱,几百年后他们建立了鼎盛大唐王朝!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昞→李渊→李世民

        五胡十六国其实不仅仅只有十六个国家,十六国之外的冉魏也是由汉人建立的。冉闵,小名棘奴,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以勇猛善战著称。350年正月,冉闵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便改国号为卫,改姓李氏,之后冉闵打败后赵诸军,建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冉姓。352年,冉闵与慕容恪在魏昌城附近决战, 冉闵战败后,突出重围,但战马无故而死,因而被擒,最终不屈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邓羌

        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又跟从王猛攻打前燕,曾与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打败慕容评十余万燕军。晚年平定蜀地叛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此后事迹史书无载。

        邓羌除了骁勇善战,还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坚庶长子苻丕兵法。

        2、苻坚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苻坚

        3、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公元425年),是匈奴大酋长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卫辰的血缘可以上溯到匈奴单于栾提氏,和叱咤中原的汉帝刘渊也是亲戚。在匈奴部落中,可谓显赫。

        赫连勃勃这个人,从小家族被屠,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小小年纪便从部落王子改做了流浪孤儿,心理上遭受极大的挫折。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又没有现代心理学诊疗办法,在心理上有着极大的缺陷,来到后秦,又遭受另一种境遇,他的人格十分不完整。自立之后,又没有能力与强大的北魏相对抗,心理十分压抑。于是造就了一种嗜杀成性的虐待狂心理。如果赫连勃勃不过是个庸人,倒也罢了,偏偏他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擅长指挥骑兵进行游击战,他的理论是“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

        赫连勃勃于是纵横漠北、陇西一带,与南凉对战,斩杀秃发傉檀部下甚多,南凉武将有七成死于这个战役。收取尸体,堆成骷髅台以示威。姚兴派部队进攻他,也遭到重大失败。并且得到了谋臣王买德。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又在今天陕北靖边地方修建都城,名为统万,建城的过程十分血腥,这个城用土夯成,检查质量的时候,用小刀往城墙里一插,插进一寸,就把筑这段城墙的工匠杀死筑进去。而制作城防武具的过程,则更是血腥,有工匠造弓箭,有工匠造盔甲。造好之后,使造弓箭的工匠执弓箭射穿着自己造的盔甲的盔甲工匠,若射穿,则盔甲工匠死,若射不穿,则弓箭工匠死。就这样,一个融合军事功能与富丽堂皇于一体的恐怖之城建立起来。复仇无望的赫连勃勃,在这座城里,对他的子民进行地狱般的恐怖统治。随便就杀人,视民如草芥,就这样度过了余生。

        赫连勃勃的一生,是一个人精神疾病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小民的悲剧。归根结底,他的杀人成性、残暴自大,正是前辈人仇杀的产物。他由一个天真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复仇者,又成为了背叛恩人的嗜血魔王,这其中的故事,实在值得深思。

      ...查看更多

          五胡十六国又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于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304-439),五胡大举侵占古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十六国指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北魏、冉魏、西燕、高氏高句丽(中国)、吐谷浑、谯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16国。

        ·12.jpg

          五胡十六国时期诸政权列表

          匈奴:前赵、北凉、夏

          鲜卑:吐谷浑、段部、宇文部、前燕、代国、北魏、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

          羯:后赵

          氐:仇池、成汉、前秦、后凉

          羌:后秦、宕昌、邓至

          汉:东晋、前凉、冉魏、西凉、北凉、桓楚、谯蜀、北燕

          高句丽:北燕、高句丽

          丁零:翟魏

          其余政权 :丘沈、胡亢、杜曾、虚除权渠、司马保、句渠知、陈安、慕容仁、侯子光、范贲、黄韬、段龛、刘显、刘芒荡、张琚、段勤、王午、苏林、吕护、刘康、李弘、张育、鮮于乞、康宁、刘黎、魏揭飞、法长、窦冲、张超、苻广、张翘、王始、曹龙、司马顺宰、白亚栗斯、刘虎、曹弘、彭利和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正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晋初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拓跋部内迁

          龙朔间,拓跋部因为忍受不了吐蕃部的残酷统治,纷纷内迁。开始时被安置在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曾任命大首领拓跋守寂(有人认为他是拓跋赤辞的孙子)为右监门都督,封西平公,负责管理部落诸姓。“安史之乱”爆发之际,党项参加平叛有功,守寂被赏加容州(今广西北流)刺史、领天柱军使。宝应二年(763年),在仆固怀恩反唐时,曾勾连吐蕃、回纥、吐谷浑和党项等部内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向朝廷建议,将党项部迁往银州(今陕北米脂一带)以北、夏州以东重新安置;同时将吐谷浑迁往夏州以西,目的在于阻断他们与吐蕃的联系,用以削弱西北强敌吐蕃的势力。以后留居在庆州的党项余部称为东山部、或西路党项;迁居银夏新区的党项主体称平夏部。

          胡汉分治

          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1]建立汉国,设单于左辅、右辅,专治理胡人。所谓胡人即泛指北方诸少数民族。其子刘聪继位后,进一步健全胡汉分治制度,以子刘粲为大单于,设左右辅,各管六夷10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另设左右司隶,专治理汉人,各管20余万户,每万户置一内史,共43内史。其实质是依靠和利用匈奴及其他胡人贵族压迫汉人。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也设内史专治理汉人,另置大单于镇抚百蛮。后赵抬高羯族地位,称为“国人”。严禁称“胡”,凡胡物都改名。虽然石勒严禁胡人欺凌汉族官僚地主,但实际并无收效,有时汉族高官也不能幸免。鲜卑贵族建立的后燕政权在后期也实行胡汉分治政策。这种政策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石勒称王

          后赵明帝石勒,字世龙,初名?,小字匐勒,上党武乡羯胡民族,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后赵的开国君主。石勒初年因公师藩而起兵,后投靠汉国君主刘渊,后却与汉国决裂,由汉国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谋臣,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今河北邢台)为根据地,并陆续消灭了王浚、邵续、段匹磾等西晋于北方的势力,继而又消灭曹嶷,进侵东晋以及消灭刘曜领导的前赵,又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盛的国家。石勒又实行多项措施,推动文教和经济发展。另外他厚待来自西域的佛教僧侣佛图澄,对当时佛教的传播有一定贡献。

          北魏建国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

          石虎乱政

          后赵武帝石虎,字季龙,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中,后赵的第三位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武帝。石虎是后赵开国君主石勒的侄儿。石虎生性残忍,发家前,不仅用残酷的手段先后杀死两位妻子,即使在军队中如果遇到与他一样强健的战士,他会以打猎戏斗为由,借机将对手杀死,以解心头之快;战斗中,对俘获的俘虏,不分好坏,不分男女一律坑杀,很少有俘虏生还。

          333年,石勒驾崩,其皇位由儿子石弘继承。因石虎掌握兵权势大,石勒妻刘太后与养子彭城王石堪拥立南阳王石恢(刘太后儿子)欲举兵反对石虎,不幸事泄,刘太后被杀,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玺绶向石虎表明愿意禅位,石弘被废为海阳王,同年杀海阳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国(今中国河北邢台)迁至邺(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并特地派人到洛阳将九龙、翁仲、铜驼、飞廉转运到邺装点宫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间,表现了其残暴好色的一面,如史书载石虎曾经下达过一条命令:全国二十岁以下、十三岁以上的女子,不论是否嫁人,都要做好准备随时成为他后宫佳丽中的一员,“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因此被评为五胡十六国中的暴君。

          慕容俊称帝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字宣英,昌黎棘城鲜卑人,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燕的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次子。慕容俊即位时仍名义上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永和八年(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俊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势力大增,并移都邺城,终与南方的东晋和关中的前秦政权三足鼎立。

          冉闵称帝

          武悼天王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安阳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杀胡令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闵支持发动政变推翻石世。即位后,冉闵任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起初,石遵答应立冉闵为皇储,后来却立石衍为皇储,引发冉闵的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冉闵有功劳,不可杀他。会后,石鉴将此事密报冉闵。冉闵遂协同汉族将领李农和王基遂推翻并诛杀郑樱桃与石遵,改立石鉴。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并掌控大权。

          350年,石鉴二次欲杀冉闵而不成,事败后反为冉闵和李农所杀。冉闵杀石鉴前一个月,致书各地,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4]于是汉族尽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史载当时的全国各地方的汉人“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头发略有发黄者亦被杀。杀胡令颁布后,在北方造成了极大混乱,“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苻健称王

          前秦景明帝苻健,字建业,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洪第三子,十六国前秦的开国君主。苻健继父亲统领部众并成功入关,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前秦。后屡次作战征服其他反抗前秦的关内势力,更击败北伐的晋军。

          张祚称王

          前凉威王张祚,十六国时期前凉皇帝,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异母兄。

          353年张重华死,由其年幼的长子张曜灵继位。张祚与张重华之母马太后通奸,煽动马太后废黜了张曜灵,立张祚为凉王。公元354年张祚称帝,改元“和平”。

          张祚治国不道,为人且荒淫暴虐,国人无不侧目。355年前凉王国政变,被杀死,张玄靓继位。

          莫高窟开凿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枋头之战

          公元369年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打到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桓温屯兵枋头,遭遇前燕殊死抵抗,又因粮道断绝,不得已而归,归国途中先是被前燕慕容垂慕容德设伏打败,又被赶来支援前燕的前秦将领苟池、邓羌劫了归路,回到姑孰五万步卒仅剩万余人。虽然发生地点不在枋头但因为史书上习惯成此次战役为枋头之战遂得名。

          名称:枋头之战

          地点:枋头,襄邑

          时间:公元369年

          参战方:东晋,前燕,前秦

          结果:东晋粮断归国被前燕前秦伏击大败

          参战方兵力:东晋五万人,前燕两万人

          伤亡情况:东晋死亡近四万人

          主要指挥官:东晋桓温,前燕慕容垂

          前秦灭前燕

          前秦灭前燕之战指的是公元三六九年(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十一月至公元三七零年十一月,前秦辅国将军王猛率军攻占前燕都城邺(河北临漳)并灭亡前燕的战役。公元三五零年,前燕慕容暐即位,燕国内部矛盾加剧,公元三六九年十一月,前燕吴王慕容垂奔前秦。秦主苻坚趁机以燕未割虎牢以西之地入秦为由,派王猛率兵攻燕。次年正月逼降洛阳太守,留军驻守并还师。六月,苻坚面授方略,命王猛领步骑六万再次进攻燕。猛阵前誓师,与燕军交战,燕军惨败,太傅慕容评单骑逃归邺。秦军围邺。苻坚率精兵十万克邺,慕容暐出奔被俘,前燕亡。

          名称:前秦灭前燕之战

          地点:邺城(河北临漳西南)

          时间: 公元369年11月至公元370年11月

          参战方:前秦,前燕

          结果:前燕幽帝慕容暐被俘,前燕亡

          参战方兵力:前秦 约三十万、前燕 约五十万

          主要指挥官:苻坚,王猛,慕容评,慕容桓

          前秦灭代

          前秦灭前凉后,即出兵伐代。是年十月,依附于前秦的匈奴左贤王刘卫辰为拓跋鲜卑的代国岁逼,向秦求援。前秦王苻坚共领10万攻拓跋鲜卑,并领步骑20万人东出和龙,西出上郡。两个方向与河洛回合,以匈奴左贤王刘卫辰为向导。十一月,代王什翼健先派白部、独孤部抵御前秦大军,均未获胜。继派刘库仁10万骑兵抵抗,与秦军在云中盛乐西南石仔岭激战,再次战败。什翼健因病不能亲自作战,进而向北阴山撤退。后闻前秦军稍退又再次回到云中,不久被刺杀。代国部众纷纷逃散。代国亡,其辖境并入前秦,苻坚分其他未两部,令刘库仁统黄河以东,刘卫辰统黄河以西。

          吕光西征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姚苌举兵

          姚苌,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县西)羌族人。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后赵末年南安羌酋长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姚苌在姚襄死后率其部众入秦,成为前秦的将领。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举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并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作战。姚苌后来杀害了苻坚,并乘西燕东退而进驻长安,不久称帝。前秦宗室苻登在关中氐族残余力量支持下继续与姚苌作战,姚苌一度处于不利形势,但终大败苻登,渐处优势,但在消灭前秦势力前去世,直至儿子姚兴即位后才完全消灭前秦势力。

          慕容垂称王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字道明,原名慕容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时屡有战功,更加曾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然而因为受到当政的慕容评排挤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坚的宠信。淝水之战后慕容垂乘时而起,复建燕国,建立后燕,后又灭了同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参合陂之战战败后率军再攻北魏,在期间发病病重,并在退军时去世。

          拓跋圭复国

          383年,苻坚于淝水之战中战败,其后国中大乱,刘库仁助秦军对抗后燕,但于次遭慕舆文[3]夜袭杀害,其弟刘头眷代领其众。385年,刘库仁之子刘显杀头眷自立,又想要杀拓跋圭。刘显弟刘亢埿的妻子是拓跋圭的姑姑,并将刘显的意图告诉贺氏。刘显谋主梁六眷是拓跋什翼犍的甥子,也派部人穆崇、奚牧将此事密报拓跋圭。贺氏于是约刘显饮酒,将其灌醉,让拓跋圭与旧臣长孙犍、元他等人乘夜逃至贺兰部。不久,刘显部中内乱,贺氏得以到贺兰部与拓跋圭等会合。但其时贺氏弟贺染干忌惮拓跋圭得人心,曾试图杀害他,但都因尉古真告密及贺氏出面而失败。而拓跋圭的堂曾祖父拓跋纥罗及拓跋建就劝贺兰部首领贺讷推拓跋圭为主。

          登国元年正月六日(386年 2月20日),拓跋珪得到以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兴代国。即位不久,便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四月,改称魏王,称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建立时四周有强敌环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部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因为叔父拓跋窟咄为了争位与刘显勾结,企图取拓跋珪而代之形成内部不稳,于桓等人意图杀害拓跋圭以响应窟咄,莫题等人亦与窟咄通讯。拓跋珪杀死于桓等五人,赦免莫题等七姓,但都因恐惧内乱而往依贺兰部,借阴山作屏障防守,又派人向后燕求援。

          同年十一月,拓跋窟咄逼近,部众惶恐不安。慕容垂之子慕容麟带领的后燕援军此时仍未到,于是先让北魏使者安同先回去,让魏人知燕军已在附近,稳定人心。拓跋圭于是领兵会合后燕援军,在高柳大败拓跋窟咄。窟咄带领残兵败将西逃,依附铁弗部,被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杀死,拓跋圭接收其部众。十二月,后燕任命拓跋圭为西单于,封上谷王,但拓跋圭不受。

          次年,拓跋圭与后燕联手击败刘显,逼刘显出奔西燕。六月,拓跋圭又于弱落水大败库莫奚部;七月再击败来攻的库莫奚。登国四年(388年),拓跋圭大破高车诸部。登国五年(389年),拓跋圭又西征高车袁纥部,并在鹿浑海大败对方,俘获人口及牲畜共计二十多万。不久更联同慕容麟所率的后燕军进攻贺兰部、纥突邻部及纥奚部,后两者向北魏请降。七月,贺兰部遭铁弗部攻击,贺讷于是向北魏投降求援,拓跋圭于是领兵去救援,击退铁弗,并将贺讷等人迁至东界。

          拓跋圭进击高车诸部,唯独柔然不肯降魏,遂于登国七年(391年)进攻柔然。柔然当时率众退避,拓跋圭追击,军粮用尽后以备乘战马作军粮,终在南床山追及,并俘获其一半部众。接着拓跋圭继续派兵追击余部,逼令首领缊纥提投降。同年,拓跋圭进攻铁弗,直攻代来城,擒获直力鞮,卫辰被部下杀害。拓跋圭更尽诛刘卫辰宗族共五千多人,将尸体丢在黄河中。此战后,黄河以南诸部都向北魏投降。北魏至此亦已击败大部份强邻,国力亦大增。

          后燕灭西燕

          公元394年2月,后燕慕容垂发司、冀、青、兖兵,分三路进攻西燕。5月,后燕军击破西燕慕容永守军,进围台壁(今山西潞城北)。慕容永急忙调回太行守军,自率精兵5万拒后燕军。两军战于台壁南。接战后,后燕军派出饵兵,假装后退,西燕军对其后退及战场情况未加审察即追击。后燕军随即断西燕军后路,实施四面包围。西燕军大败。8月,西燕为后燕所灭。

          后凉三分

          慕容德称王

          慕容德,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十六国时期南燕皇帝,鲜卑人,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幼子,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晋书》载其“年未弱冠,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又“博观群书,性清慎,多才艺”。

          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慕容德被封为梁公。后来慕容俊之子慕容暐继帝位,再被改封为范阳王。369年,曾与慕容垂一同大败东晋桓温的进攻。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一度被前秦帝苻坚任命为张掖(今中国甘肃省张掖市)太守,数年后被免职。

          后来苻坚欲南征东晋,慕容德被任命为奋威将军随军,留下金刀拜别母亲公孙氏及另一兄长慕容纳而去。383年,前秦于肥水之战败北,慕容垂趁机起兵建后燕,慕容德向应之,被命为车骑大将军,重新受封为范阳王,然其诸子及慕容纳皆因留在后方而被前秦所杀。

          396年,慕容垂临终,遗命太子慕容宝将邺城(今中国河南省临漳县)委由慕容德镇守。慕容宝继位后,即以慕容德为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荆、豫六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领南蛮校尉,镇守邺城。

          397年,北魏攻后燕,后燕兵败如山倒,皇帝慕容宝向北方故地逃亡,后燕国土被截为南北二部,位在南方的慕容德被慕容宝任命为丞相,领冀州牧。不久,慕容垂另一子赵王慕容麟来逃至邺城,以邺城难守,建议慕容德南迁滑台(今中国河南省滑县)。398年,慕容德又受慕容麟建议先称燕王,称燕王元年,史称此一政权为南燕。次年(399年),再迁广固(今中国山东省青州市),以为都城。

          400年,慕容德正式称帝,改元建平,并在此时把自己名字改为慕容备德,以便臣民避讳。慕容德有女儿无儿子,为继承人心焦,同胞哥哥慕容纳之子慕容超持当年慕容德拜别母亲的金刀来归,慕容德遂封这位侄子为太子。

          建平六年(405年),慕容德去世,慕容超继位。去世当晚从四方城门抬出十余口棺木,秘密埋葬在山谷之中,因此实际上他并未葬于其陵寝“东阳陵”,后人遂不知其安葬之处。慕容德后来被谥为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赫连勃勃称王

          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铁弗部人,原名刘勃勃,中国十六国时期夏国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单于的后裔,其父刘卫辰死于北魏进攻后,勃勃依靠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又得后秦君主姚兴赏识。及后就以后秦与魏通好而叛秦,杀害没奕干并自立,建北夏国,屡度进攻后秦。随后更乘刘裕灭后秦后班师的机会占领关中。

          刘裕北伐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 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为了宋朝的强大,刘裕决定兴师北上。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欲挂帅北伐。 公元409年二月,南燕军队侵扰淮北,就正好给了刘裕一个机会。他上书皇帝,要求北伐,获得朝廷批准后,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

          参合陂之战

          参合陂之战是中国五胡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中国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大败后燕的一场重大战役。北魏登国十年(即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5月至11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率领8万后燕军进攻北魏。北魏拓跋珪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的战略,渡黄河南下,与后燕军队隔河对峙。后燕军队长途跋涉,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天气渐冷,又误信慕容垂死亡,决定撤兵。被拓跋珪率领的2万北魏军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大败。这场战役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名称:参合陂之战

          地点:参合陂(今中国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

          时间:公元395年

          参战方:北魏,后燕

          结果:北魏获胜

          主要指挥官:拓跋珪;慕容宝

          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早期国语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439年,统一华北。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元姓。534年,分裂为东魏(都邺城)与西魏(都长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数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十六国纷立是在入侵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纷立的历史起源

          司马氏在曹魏统一北方和王浚渡江灭孙吴一统天下的基础上,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制度。由此造成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统治的基础。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image.png

          十六国纷立的故事简介

          北方各族的内徙造成严重的民生经济损失,各民族在互相抗衡、屠杀中也展开合作与融合。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荒乱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司马王室南迁。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东晋也无力收复故地,同时故地北部风雨飘摇崔鸿著《十六国春秋》,此时期统称“十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习惯性统称。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汉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 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 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后来,北魏分裂,出现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东魏,西魏被北周取代、东魏被北齐取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别支)、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北燕等)、丁零族(翟魏)、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夏国等国。

          十六国纷立的史书

          主要就是唐修的正史新《晋书》之载记部分,另外还有十六国书,都是当时直接记载十六国的私人或者官修的史书。

          后代人的主要有:唐代武敏之撰的《三十国春秋》(汤球辑本一卷);清代汤球、黄奭辑录了唐代以前的有关晋和十六国(暂称为晋十六国)的诸家晋史和十六国史。1937年,商务印书馆根据《史学丛书》本将汤球的《九家旧晋书辑本》、《晋纪辑本》、《汉晋春秋辑本》、《晋阳秋辑本》、《十六国春秋辑补》、《三十国春秋辑本》等排印出版,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已出版的《众家编年体晋史》一书也有较多收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西晋末年,发生了一起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内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直接导致了之后的“五胡乱华”,以及西晋的灭亡。“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他们在百余年的时间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数十个少数民族政权,大肆屠杀汉人,堪称汉民族的灾难。

          “五胡乱华”是由匈奴和氐族拉开序幕的,公元304年,趁“八王之乱”,氐族首领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304-347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又称作汉赵(304-329年)。

        image.png

          316年“前赵”大将刘曜带兵攻打西晋,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319年刘曜自立为帝,与此同时曾归附于前赵的羯族首领石勒也称赵王,二人瓜分“前赵”领土,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330年石勒称帝(史称后赵)。

        image.png

          公元337年,辽东鲜卑贵族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名义上虽为东晋的诸侯国,但实际上却拥有绝对的自治权,并与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为慕容家族日后入主中原打下基础。

          350年“后赵”发生内乱,冉闵夺取政权,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后赵灭亡。冉闵曾因颁布“杀胡令”挽救了北方汉人免受灭亡的命运。352年慕容家族南下,击杀闵冉,灭亡冉魏,慕容儁脱离东晋自立为帝,国号“燕”,史称“前燕”。

        image.png

          前燕建立的同时,后赵的氐族将领苻健,攻占长安,建立“前秦”,至此中国北方中原地区的主要政权只剩下前秦,前燕,前凉,代。

        image.png

          370年“前秦”皇帝苻坚趁“前燕”政局不稳,出兵灭前燕,擒皇帝慕容暐,前燕灭亡,随后又消灭了前梁,代,等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76年前秦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的东晋形成了新的对峙局面。

        image.png

          公元382年,苻坚亲帅百万大军准备南下灭晋,一举统一全国,于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此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原先归顺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自立,384年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建立“后秦”,同一年慕容家族再次建立了后燕,西燕。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称魏王,史称“北魏”。

        image.png

          北方地区再度陷入混战,394年后燕灭西燕,395年后燕被北魏击败,领土一分为二,分裂为西燕和南燕此后一蹶不振。与此同时北魏逐渐强盛,398年拓跋珪正式称帝。

          398年东晋灭南燕,407年冯跋夺后燕政权建立北燕,417年东晋刘裕率大军灭后秦,436年北魏灭北燕,439年北魏灭北凉再次统一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时期宣告结束。而早在420年,南方的东晋也被刘裕夺权,建立了宋朝,史称“刘宋”,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大分裂时期,“南北朝”拉开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